在中国轰然崛起的时代里,新东方的精神,不仅仅是俞敏洪个人奋斗史的坚忍和执著,也是中国青年在那个特定时代敢于做梦和勇于圆梦的群体气质,更是整个国家崛起的特殊源动力的象征。
19年前,1993年11月16日,新东方学校在北京的寒风中悄然诞生,看上去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而19年后的今日,这家以“EDU”作为纽交所上市代码的私立教育机构,已经成了中国教育行业的领头羊。
从一个只有13名学员的托福补习班起步,如今的新东方已经成长为拥有培训课程、培训人次和学习中心保有量三项全国第一的综合性教育科技集团。截至2012年8月31日,新东方已在全国49个城市拥有55所学校、726个学习中心、32家书店及6家产业机构,拥有教职员工三万四千名。
19年来,新东方已累计面授学员1600多万人次,新东方在线课堂累计注册学员达800万人次,不但成为中国民办教育中最强势的品牌,更以其倡导奋斗与梦想的励志言行,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表达。
或许,新东方的EDU代码只是商业上的技巧与偶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给中国公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新东方培养的1600多万学员,不但自己的个人命运因为新东方而发生改变,他们本身也成为了改变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起步阶段:手工作坊,汇集海归能量
1993年的北京,英语培训热了起来。俞敏洪在北京中关村一间1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里办起了新东方学校,他也想挤进这个培训班大军中。
为了抢占英语培训市场,俞想了很多主意:讲座、到处给学生作演讲……俞敏洪还游说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等回国加盟。昔日的手工作坊汇集了海归能量,新东方也在原有托福、GRE培训之外,先后开辟了出国咨询、口语培训、大学英语培训等业务,并逐渐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向现代公司的更新蜕变。
俞敏洪带着他亲自培训的新东方老师,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托福和GRE考试变得轻松而快乐,每个经历过新东方的学员,就像过了一遍流水线,成为一个外语合格的出国者。他还给那些被四六级英语考试挡在学位证前面的大学生们打造了一把“过级”的金钥匙。
当时的新东方,已经成为大学生出国前的预备军营,成为青年人心目中出国留学的精神圣地。
新东方从创业之初,就以青年朋友和导师的形象出现。多年来,新东方追求的是以精神激励诱发学生们奋斗,以激情教学唤醒青年们学习、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赋予一代人奋斗的荣耀和做人的尊严。
所有来到新东方的学员,都能感受到新东方有一种精神存在。学生走进新东方教室,不仅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还能收获一种激情、一种奋进、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
俞敏洪那句著名的口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更是成为新东方精神的核心。19年来,每当他在讲台上说出这句话时,台下的青年总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陈向东看来,新东方的教育模式“它能让人爱上学习,新东方是一种激励人斗志的授课模式。”而今这个授课模式也成了新东方的骄傲,也成了众多民营培训机构想要模仿的对象。
扩张阶段:带动竞争,兴起行业大发展
2000年,新东方准备进军上海,负责筹备的人是周成刚。
2000年3月,曾经在高考复读班与俞敏洪同学的周成刚回国探亲,遇到了俞敏洪,此时的新东方早已如日中天,在北京蓬蓬勃勃地发展着。“中国市场那么大,机会那么多,为何还要留在英国为帝国主义卖命?”俞敏洪临别时的一句玩笑话,改变了周成刚人生的轨迹。同年8月,周成刚从BBC辞职,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归国潮,也加入了新东方。
新东方正准备进军上海,刚刚加入新东方的周成刚被委以此任。当时上海的英语培训学校多如牛毛,其中早已在沪上抢滩的老牌培训学校比如“前进学校”等不下几十家。要想在高手林立的竞争同行中分得一杯羹,压力和难度都很大。
2000年9月,上海新东方学校正式开始招生。当开班的消息一传出,报名的队伍立即排到了十几米开外,几千个名额数天内即报满。即便如此,还有没赶上报名的学员苦苦央求工作人员,情愿在过道里“加座”。
2002年,是新东方浓墨重彩的一年。新东方扩展到天津、武汉、南京等地。2005年,又成了新东方历史上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年,长春、杭州、郑州、济南等地,都插上了新东方的“旗帜”,而新东方的目标,则是要将新东方引入到每个省市。
当时在国内教育培训领域,新东方不乏强劲对手,仅在英语培训这个细分市场上,国内就有环球雅思、英孚教育、华尔街英语、活力互动等多个连锁教育机构,与新东方分同一杯羹。新东方的强力发展与扩张,开拓了培训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更多的有志之士和社会资本进入培训行业,推动了民办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
延伸阶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
当时,扭转命运更多的是指出国留学。为此,新东方也被外界视为中国青年出国留学的黄埔军校,俞敏洪也被戏称为“留学教父”。
不过在以俞敏洪为首的新东方人看来,将学生送出国门仅仅是收获之一。俞敏洪曾经在其博客中指出,新东方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尽管短暂,甚至肤浅,但是至少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受了新东方的培训而堕落了。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成长,英语水平在提高,眼界在开阔,信心在增加,志向更远大。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并非只有出国一条路。目前已担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和新东方前途出国总经理的周成刚认为,现在全球化趋势那么明显,出去走走的确可以增加筹码,但是这种经济条件不是每个人都有,不出国的话还可以考研,或者通过其他培训增强专业技能。“这点上变化很明显,过去新东方的学生是考试培训的人占多数,现在最多是一半一半,很多人纯粹就是为了提高技能,学学口语什么的,为的是让职业发展更好一点。”
“做培训不仅仅针对应试,”陈向东指出,作为民营培训学校的主力军,新东方早就开始对素质领域的扩张,“类似pop英语,尽管之前的剑桥少儿英语也针对应试,但最近几年我们越来越强调对少儿能力的开发。”
“新东方过去在教学特色,对学生心理的把握、课堂氛围的把握,都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对学生有效的东西运用到其他方面,”陈向东称新东方向幼儿早教、中小学全科培训的扩张,恰恰证明了民营培训机构应该承担得更多。
如今,新东方的业务体系以英语及其他外语培训为核心,涵盖中国、美国和英联邦国家的主要入学考试及能力考试以及中小学教育全科培训课程、服务与产品。与此同时,新东方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研发、出国咨询、图书音像出版等领域也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责任阶段:面向贫困地区,教育与公益并进
2012年9月3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小学开学了。宽阔平坦的体育场、宏伟坚实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设施完备的宿舍……一所崭新的天元小学无不让全校师生们笑逐颜开。在大家心目中,默默叨念着一个名字——新东方。正是由于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无偿捐赠,才使得天元小学如此迅速地从一片废墟中拔地而起,为师生们创造了更为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小学遭受重大损失,造成中心校1号教学楼倒塌、2号教学楼和两所村小的教学平房受到中等损毁,受损面积达6753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065万元。“5.12”汶川大地震后,全体师生均在板房中工作和学习,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
为帮助解决天元小学受灾学生“无校可上”的问题, 2009年9月4日由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员会、德阳市教育局三方签订了《捐建学校协议书》,由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无偿捐助人民币1000万元重建原德阳市天元小学。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建设,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学校迎来了新的学年。
其实,德阳市天元小学并不是新东方捐资兴建的第一所小学。早在2002年8月,新东方捐资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同家庄镇兴建第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之后,新东方先后在甘肃舟曲和西藏吕都捐资又兴建了两所新东方希望小学,并在云南迪庆与当地政府联手共建了一所小学。新东方捐资兴建西部学校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私立教育机构,新东方自199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教育为中心开拓业务发展。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改变自己人生能力的同时,新东方实现了企业责任的良性循环,并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出资近2000万元在贫困地区兴建多所希望小学;捐资近6000万元设立多个奖助学金项目;捐款1500万元用于汶川灾区救援与灾后重建;每年派出教师志愿者前往农村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和支教……这些记录了新东方诞生18年来所走过的公益足迹。自1993年成立以来,新东方在捐建希望小学、设立奖助学金、支援灾区等方面投入现金累计近亿元人民币。同时,新东方用在各类大型公益讲座、为贫困学子提供免费新东方课程、培训农村英语师资及希望小学支教等方面的投入,折合现金也达到上亿元人民币。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表示,多年来,新东方一直在默默地开创着属于自己的“公益道路”——以教育为本,新东方送出的不仅仅是物质上帮助和温暖,更是精神上支持和希望。所以,面对迷茫时,新东方持续开展各项公益巡回讲座;面对贫困时,新东方援建学校、图书馆,设立奖助学基金;面对灾难时,新东方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组织志愿者奔赴灾区最前线……正是因为新东方有这样的社会责任心,正是因为新东方持续不断地关注社会的需求,才能有今天社会对新东方的认可,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新东方在为股东、为员工争取收入和利润的同时,始终牢记要发挥所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