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岭和他的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二十六年前,于松岭董事长凭着一片丹心和一腔热血以及“一生只做教育”的志向创建了东方剑桥教育集团。那时的东方剑桥像一棵迎风摇曳的小树,在他的精心培育和呵护下伴着艰难茁壮成长。于松岭的这种创业精神和超前意识,引领了八十年代教育领域的时尚风潮。
二十六年前,几十名学生,几十米教室,几台微机,几名教师,构成了东方剑桥。规模虽小,却浓缩了中国教育模式的一个典型时代。
由此,东方剑桥进入了扩大规模和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整个九十年代中,于松岭在哈尔滨市创办了剑桥一中、剑桥三中、剑桥小学、剑桥专修学院以及剑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市中山实验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层次相继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名气越来越显赫,东方剑桥在黑龙江省这块热土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也获得了省教育部门的肯定和学生家长的爱戴。
进入新世纪,东方剑桥的脚步更加稳健也更加豪迈。哈尔滨大学剑桥学院于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转设评估,由黑龙江大学的二级学院晋升为省属本科的普通高等院校—哈尔滨剑桥学院。今天的哈尔滨剑桥学院规模庞大、成就彰显,有九千多名在校生和三十多个深受考生青睐并与社会接轨的专业支撑着剑桥学院的未来。实践证明,在东方剑桥教育集团强力助推下的哈尔滨剑桥学院,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为万人大学指日可待。
剑桥中学是充满活力、充满阳光、充满书香气息的学校。两所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立足中考、决胜高考、德能并进、全面发展”的理念办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有三十多名学生从这两所学校考入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学校也一直保持着在中考和高考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升学率。
剑桥小学以英语口语课、思维训练课和艺术训练课为特色,艰难起步但收获颇丰,学校知名度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办学质量越来越好。剑桥职业技术学校突出建设品牌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出了经验,办出了特色,办出了高水平。北京市中山实验学校办成了“健康乐园、英语学园、书香校园、艺术花园、幸福家园”,在北京市教育领域创出了知名度。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从黑龙江省起步,在全国各地发展,形成了东方剑桥“延伸式、全程型”独特的办学模式。更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在发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时,推进了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东方剑桥幼儿园以高起步、高质量、高标准和双语型见长,目前全国已有24个城市的上空飘扬起83所东方剑桥幼儿园鲜红的旗帜。幼儿园的快速发展,使集团院校、幼儿园等教育实体上升至75个。此外,集团还在美国弗吉尼亚洲设立了“孔子学堂”。
集团二十六年的飞跃发展,有艰辛也有收获。经过集团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集团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5万余人,并连年获教育部门评选的“先进单位”、“优秀学校”、“中国最佳学前教育品牌”等殊荣。二十六年中,东方剑桥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检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陈至立等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集团所属各校视察,对集团所属各校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于松岭董事长身兼数职,除担任民革中央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外,社会兼任职务还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导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常务理事、哈尔滨市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
于松岭董事长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曾为哈尔滨地区洪涝灾害捐款捐物达数万元,并派出20多辆工作用车参加抗洪,受到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的赞誉。于松岭董事长还曾为贵州省纳雍县改善办学捐款十几万元人民币。也曾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期间,带动同学资助边远地区贫困学校,为贵州省毕节县一所小学捐赠36万元人民币,建立了一所小学—新博小学。
于松岭认为一生难得做自喜欢的事情。有人说于松岭是成功者是传奇人物,但于松岭认为他自己怕成功在于对教育的理解和执着。于松岭董事长一直坚信:几十年或几百年后中国的一流大学一定会进入世界名牌大学的行列,在这个行列中也一定有东方的剑桥大学。这也是于松岭董事长二十六年前为学校取名的初衷。于松岭董事长和他的东方剑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于松岭也有信心将他的事业做得更加强大,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